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是在互联网平台上精准连接供给与需求并重新分配剩余资源,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型商业模式。
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日益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开发利用,共享经济的总产值逐年提高,日益成为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一、共享经济的含义和特征
共享经济是一种以信任机制为纽带,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呈现交易双方的需求,利用共享经济平台实现智能化配置的经济活动总和。
该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共享经济的物质基础:社会中存在大量的闲置物品或资源,催生出活跃的个人或者企业之间的共享行为,其实质是闲置资源间的使用权交易。
2.共享经济的技术基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移动支付的不断完善。
3.共享经济的信任基础:社会征信体系不断完善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可靠的信用安全保障。
4.共享经济的理念基础:重使用而轻占有的新型消费观、发展观。丰富了消费者消费形式的多样性,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实化。
共享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交易主体、交易关系、交易本质和交易类型四个方面。
共享经济的交易主体包括产消者个体、企业和组织,形式多样;共享经济的交易关系相对复杂,需要多方协同,产消者通过共享经济平台提供的中介服务,以闲置资源为交易对象进行交易;共享经济的交易本质为使用权的暂时让渡,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共享经济的交易类型为线上与线下的融合。
二、共享经济的三大组成要素
不同领域的共享经济在共享标的、参与主体、商业模式、经营环境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我们能够从中概括出不同领域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共性,即共享经济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共享经济的主体、客体和共享服务平台。
1.共享经济的主体要素。共享经济的主体即为共享经济的供需双方。共享经济主要通过集聚来实现规模经济和供需匹配,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
可以说,共享经济模式是产权理论发展的一次变革。供给方在共享经济模式中始终保有共享产品所有权,暂时性让渡使用权,需求方虽未收获共享产品的所有权,但以较低价格满足了自身需求,供给方也从闲置物品中获得额外收益。
共享经济发展之初,交易主体是个人,交易双方进行点对点的交易,随着共享经济不断向更多领域渗透、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其主体范围逐渐扩大至具有交易能力和意愿的个人、组织或企业。
根据供求主体类型的不同,将共享经济分为以下四种模式: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个人)、C2C(个人对个人)、C2B(个人对企业)四种模式。
B2B模式典型代表有:阿里淘工厂,其基本特征为企业闲置生产能力的分散利用;B2C模式的典型代表有:创客空间,共享单车等,其基本特征为企业将产品出租为个人;C2C模式是一种狭义上的共享经济,典型代表有:、滴滴出行等,其基本特征为将个人闲置的固定资产、资金、技能等提供给有需要的他人;C2B模式的典型代表有:众包、众创、众设、临时工经济等,其基本特点为个人向企业提供个人技能、闲暇时间等以获取收益。
2.共享经济的客体要素。共享经济的客体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人类社会经过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专业化分工和技术的进步,积累了庞大的闲置资产。
在共享经济模式下,闲置的海量资源可以提供给真正需要的人,使其潜力被释放出来,创造新的价值。目前共享经济的客体不仅仅局限于物品和服务,也发展至知识、劳务、资金等众多领域。
闲置的物品或者服务在现代技术下完成切分和重组,以平台先进的定位技术和实时信息分享功能为技术支撑;知识技能型分享典型代表有:,知乎等,劳务型共享如:58同城提供的家政服务,都是在互联网分享平台的帮助下,突破了时空的物理限制,克服了异地见面的巨大交易成本;随着互联网向金融领域的渗透,产生了金融行业的共享经济,目前以新生金融机构为主,涵盖了投资、融资以及支付领域,能够很好的服务于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类企业。
3.共享经济的中介要素。共享经济的中介要素即为以信息流为支撑、以连接机制为功能、基于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搭建的社会化平台。平台本身可能并不投入商品或服务进入经济活动,只是作为运营管理者,建立起资源集约和需求匹配的低成本接入平台,构建交易与互动机制,实现市场中供给侧与需求侧双边市场主体的精准对接。
共享经济平台其实是一种是大数据化的“中介”共享经济,融合了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特点是快速、廉价而隐形。
可以根据共享平台的运营模式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1)信息共享平台。例如:E-bay、淘宝网、,知乎等共享经济,是基于交易信息的共享,且为产品所有权直接转移的信息,产品本身并不具有共享属性,共享的标的是信息。
(2)共享交易平台。如:Uber、滴滴、,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求信息,也提供和参与签约服务,且契约表现出三方相互牵制的特征。
(3)共享资产管理组织。如:神州租车、自如公寓等,标的物通常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资产,平台持有共享标的的所有权,统一经营用户,通过对剩余控制权的管理获得协同消费的增值。
三、共享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共享经济能够迅速发展,扩大消费规模,提供新的商机,带动新的就业模式,重新调整资本市场结构,成为一种新经济模式,主要在于它独特的内在运行机制。
共享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涉及共享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供给池与需求池精确匹配、多方市场平台建设、规模经济与边际成本递减以及信用约束机制等核心环节。
1.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传统的专有经济模式下,交易对象为资产的所有权,供给者对支配权的过度使用容易造成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消费者的有效需求无法获得有效识别,无效供给过多,资源闲置率高。
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人们自身的生存、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类社会成果的创造必须依托于稀缺的自然资源,共享经济两权分离的运行逻辑有效实现了对资源约束的化解。
共享模式下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商品使用权的交易,共享彼此已有的固定资产、技能、时间的使用权,不必增加生产,在补偿生产者的固定成本投入后获得剩余分成,形成了个体化的所有权和社会化的使用权的有效结合。
2.供给池与需求池的匹配。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信息成本大大降低,商品和服务的性质、状态都可以表达为可编码、可复制的信息,平台两端汇集着大量供给与需求,在互联网技术的实施支持下精准匹配,迅速整合,进行海量交易。
平台也可以实现对现有资源的切割和细分,使之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征,平台两端越积越多的参与者不断推动经济活动规模扩大,并刺激商品的数量、种类和个性化程度的提高,催生创新活动。
3.去中心化、再中心化的组织管理方式。
传统的经济模式下整个经济系统由生产系统—流通系统—消费系统三大部分构成,以专业化分工提升经济系统各部分的产出能力,但是各个系统之间的传导效率却相对低下。
共享经济的出现带来了分散化、定制化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共享平台因其有力的技术支撑、规模庞大的参与主体和相关需求、有效的信息披露和信用征集机制,具有显著的要素集聚与整合功能,强化和优化了传统的供求服务价值链,打破了传统的链条式组织管理模式,形成了中心—外围的三维立体型价值创造体系。
4.边际成本递减与规模经济效应。
传统的交易模式下,往往会由于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匹配效率低,交易成本高,而共享经济网络化的交易模式下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搜寻、谈判、缔约、履约监督以及违约处置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得大规模的共享成为了可能。
规模效应是盈利性共享经济运行的核心要求,共享经济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服务平台,形成共享标的集聚,实际运作的过程中更注重标准化服务和供需高频迅速匹配,这样使得共享标的使用权的收益在总量上非常可观。共享经济的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共享产品的开发、投入、运行和维护上,随着交易规模的持续增长,产品的经营边际成本又会随着投放量的扩大被摊薄。
总结
共享经济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它有许多优点,当然目前还有很多困难。希望共享经济能早日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为人们的便利生活提供动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上一篇:传统行业门店的互联网化升级,可不是单纯开个网店生意自然多一些客源
下一篇:如何选择信用卡,简单来说就是看银行、看级别!